布依铜鼓
兴仁市历史悠久,交通便捷,民风淳朴,风光旖丽,环境气候宜人,在民间蕴藏着丰富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布依族铜鼓就是众多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黔西南州布依族铜鼓文化是中国南方百越族群铜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初步调查统计,黔西南州现有布依铜鼓300多面,其中,兴仁市至今已有226面,占全州总数的75%以上,主要集中在屯脚长青(铜鼓村)、李关、新马场联增、巴铃木桥、田湾法耳等120余个布依族自然村寨。该区域的布依族铜鼓文化习俗表现为一种信仰文化习俗,集中体现在其古老的丧葬文化和祭祀文化之中,并已形成专门的铜鼓鼓谱——《铜鼓九首》(祭祀专用)和《铜鼓十四首》(祈福之用)。这些鼓谱已经成为布依族摩经的一个组成部分。
布依先民认为“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崇拜的三大祖神(官厅、神树、铜鼓),铜鼓是三大神祖之一,不管是祭祀祭祖祭神树,超度亡灵、祛病消灾、喜庆丰收、节日庆典等活动中都离不开铜鼓,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铜鼓从一般的响器上升为布依族敬重的崇拜物,逐渐成为铜鼓占有者身份和地位的化身,家有铜鼓必设灵位奉供。
兴仁布依族铜鼓习俗表达了布依族人的信仰、精神观念、感情、渴求和愿望,与布依族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护佑着布依族的生存繁衍,捍卫着布依族的疆土,是布依族赖以生存主宰命运的崇拜物,是布依族传递感情,增强民族团结的纽带,也是布依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深深地烙上了民族的印迹,成为布依族心中的“神灵”。布依族对铜鼓的虔诚信仰和崇敬,是不可替代的意识形态,由此可知,铜鼓在布依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布依族铜鼓习俗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中发现的,在贵州省的布依族铜鼓文化习俗中表现最为完整,且形态最为古老,最具代表性,是一项具有极高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