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重点领域公开 » 财政管理 » 其他信息

兴仁市人民政府 关于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 字体
  •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页 |

兴仁市人民政府

关于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2022年5月6日在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兴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白美宏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本报告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各项数据),请予审议。

一、市属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截止2021年12月31日,市属国有企业一级公司共25家(正常经营),分别是:贵州金凤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贵州东湖新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贵州能投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贵州恒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兴仁市雨露水利水电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兴仁市绿森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兴仁市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兴仁市基本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创薏农业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兴仁市铭润水业有限公司、贵州放马坪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贵州供销惠农薏苡实业有限公司、贵州省清航水资源开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贵州阳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祥联商贸有限公司、贵州煦源康养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兴仁市粮食局直属仓库、贵州铝锦商贸有限公司、贵州振兴市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兴仁市丛晟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兴仁市惠泽移民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兴仁市聚农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兴仁市薏通达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兴仁市聚农薏苡仁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兴仁大酒店;其中参股控股子公司86家,员工共计1113人。

二、资产(市属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截止2021年12月31日,20家市属国有企业有土地、房屋等资产,5家企业无相关资产。

三、工作措施及成效

兴仁市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系统性改革为国有企业赋能蓄力。2021年8月设立兴仁市金融服务中心,由兴仁市金融服务中心代表市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市属国有企业及其资产进行监督管理。针对当前兴仁市国资监管、国企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以资产重组整合为核心,以管理体制革新为动力,以做实做优重点国有企业、确保持久平稳运行为目的,对市属国企进行调整重组(组建)和资源优化配置,理顺监管运营体系,提高运营效率。从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增强国有企业服务大局能力出发,协同市属国有企业共同发力,对国有企业资产存在的风险隐患,加大监管力度,严防严控。达到加快推动国有企业向融资主体、投资主体、市场经营主体转型的目的。

一是以贵州能投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贵州恒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贵州东湖新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贵州金凤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贵州省清航水资源开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贵州放马坪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兴仁市聚农薏苡仁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兴仁市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整合市属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重组为八大投资集团公司,明确主责主业和具体的主攻方向,清晰系统的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加速推进国有企业实体化进程。各企业成立公司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对企业债务、工程欠款、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对企业闲置资产进行统筹规划,谋划具体项目,逐步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资产效用最大化。

二是通过对土地、房产等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最大化盘活用活企业资源资产。对授权管理的门面、商铺、厂房、宿舍、写字楼,采取出租、收租、物业管理等运营方式。对市内园林绿化、市政道路设施、垃圾清运等城市基础配套项目统一管理,全面合理运营国有资产。

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程建设、能源资源开发,丰富旅游业开发,服务市场,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公司实体化转型。

四、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是资产运转资金困乏。部分国有企业公益性资产占比过大,经营性资产不足,可供融资担保抵押的资源资产较少,导致国有企业经营发展受限。部分项目建设地处偏远、建设周期长、规模小,设施设备老化严重,运营维修成本高,项目收益小,难以稳定运行发展。还有部分建设项目受资金断链、疫情等影响,建设周期延长,建设进展缓慢,导致企业无力支撑项目正常运营建设和产业发展。

二是市场经营效益低,自营业务模式单一。资产运营资金回笼慢,盈利来源薄弱,导致企业自身造血能力的不足从而债台高筑,部分公司按原有路径发展已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新增的融资项目逐渐减少,基本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的模式。

三是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匮乏。资产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资产使用的管理经验欠缺,不能最大化的发挥资产效益。

四是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目前市属国有企业缺少专业化、系统化高精尖人才,不能有效推动国有企业务的标准化运作,对于人才引进相关政策不健全,高尖端人才吸引力不够,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国有企业健全体制机制的当务之急。

五是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办法不够完善。在推动全市国有公司发展方面。存在体制机制落后,无法与高速发展的企业现状相匹配;当前,除能投集团相关机制相对健全外,其余集团机制尚不健全,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模式,导致国有公司重大项目推进、内部决策、内控管理等方面工作开展阻力较大。

六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在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职工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方面机制不健全,不能够有效地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实现监督资源的有效整合,缺乏明晰的监督内容和手段。

七是党建制度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市国有企业建立集团党支部的仅有5家,由市政府办公室党总支代管,隶属市直属机关党工委。企业自身党建制度缺失多,无法实现体系化,党内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党的监督职能未能得到发挥。

八是奖惩制度机制不完善。奖惩机制不成体系,未能形成与公司生产经营情况高度结合、特色鲜明、阶梯式的奖惩机制。存在竞争机制不健全,晋升渠道不够通畅,绩效激励与精神激励不能够有效结合。

九是积极主动担当作为不强。主人翁意识淡薄,缺乏积极主动担当精神,对公司未来战略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管理,债务化解等方面主动作为意识不强,缺乏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恒心和毅力。

十是责任制压实力度不足。问责制度不健全,未形成完整的责任闭环,落实责任反馈和追究流于形式,没有压紧压实。全市部分国有企业公司存在“宁可不做、不可做错”的心态,对工作职责主动积极作为不够,缺乏完整的问责体制机制进行考核。

五、下一步工作谋划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本着“归并集中、做优做大、理顺体制、统筹兼顾”的原则,对全市国有公司进行分类整合、分类管理,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布局结构。目前,已制定《兴仁市国有企业分类管理暨重组(组建)工作建议方案》。按照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归并,分类整合,完善机制,推动发展的基本原则,将我市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按行业性质、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撤并整合,切实提高企业的国有资本运作能力。通过对8家国有集团公司委派市金融服务中心指导员,全面加强对企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健全自主经营、自筹还贷、自负盈亏、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和适应市场化发展的企业制度,推动平台公司实体化运营。

(二)强化组织、配齐班子。深化党的组织领导结构,进一步突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当前,已制定印发了《兴仁市市属国有企业管理办法(试行)》《兴仁市市管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党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严格日常管理,整合监督力量,强化文化建设,提升创优发展。加强公司文化、党建、党风廉政、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推动公司创新创优发展,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当前已对8大集团公司高级管理层人员配备初步形成推荐人员名单,报市委组织部按程序组织考察,在党的引领下,奋力担当国有企业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大任。强化人才引进机制建设,吸纳社会各界优秀专业人才,合理、优化配置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到国有企业干成事、成好事、办大事;把国有企业人员的培训常规化,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从德、勤、能、智方面选拔,注重人才培养和干部储备,关注人才成长过程,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

(三)统一调度、缕清债务。结合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在常规化开展“三清一谋”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和掌握企业债权债务情况,一是加强统筹力度,实行统一调度机制。充实市金融服务中心队伍,加强统筹调度,加大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管理力度。二是制定了兴仁市融资工作战时资金调度机制;按照长、中、短、急分组开展工作,协同办公,上下一心,做到全市一盘棋,统一调配资源,全市一体考虑、财税金融一体统筹、项目金融一体联动;三是加强资金管理,建立调度工作机制。强化资金调度工作,建立资金使用分级审批制度,各市属国有公司资金使用统一调度确保做到“多渠道来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以保证债务化解准时、有力。并以全市项目审计为契机,在2022年10月前对全市与国有企业的债务再次梳理,包含“三角债务”及应收账款等。确保国有企业的债务清、底数明。

(四)加快转型、助推实体。通过前期开展的清资源家底、清风险隐患、清债务存量,谋发展破题路径情况,结合企业实际谋划发展思路,利用当前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老旧小区改造等重大机遇,并依托企业自身发展规划,找准合适自身发展的产业,重点推进能投绿色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农投集团农旅一体化、旅投集团智慧城市建设、建投集团中心城市广场、水投集团抽水蓄能等项目,摆脱国有企业“伸手要钱”的窘境,在有效化解债务的同时盘活资产,完成从“输血式”到“造血式”的根本蜕变,使我市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实,从根本上推动国有企业实体化进程。

(五)强化引领、闭环链条。结合8大国有企业集团自身的主责主业,充分发挥首位产业及优势领域效应,不断拓展自身业务,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形成集团全产业链条的闭环,使得集团优势产业进一步凸显、规模进一步壮大、链条进一步完善、效益进一步增强,例如能投集团依托当前煤电铝发展的优势和基础,以全省铝产业工业集群为契机,整合资源、盘活资产、优化产业。开发“煤电网铝+”一体化上下游产业的资源和资产,大力发展“风、光、水、电”等清洁能源,着力推进兴仁电厂项目建设,形成完整的“煤电铝一体化”供应链;农投集团围绕首位产业薏仁米,形成薏仁米种子研发、种植、仓储、加工、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条;各集团围绕自身优势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同一集团建立链条互通、产业互动、利益互联的联动机制,着力降成本、增效益、扩规模、补链条、强产业,形成全市经济增长和财税增收的大“引擎”,成为全市乃至全州支撑支柱型产业。

(六)盘活资产、新增活力。紧紧围绕国有企业现有的闲置资源资产,依托企业自身发展规划,找准合适自身发展的产业,以新国发2号文件为契机,在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乡村振兴打造、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智慧数字化等方面下功夫,将现有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有效盘活国有企业闲置资产、资源,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如推进麻沙河水电站的破产重组,目前已重新引入资本合作,再次研发利用,得到提质增效;南城别苑由产投集团与西南建工合作,通过借力使力,有效推进闲置资源变成有效资产。

(七)找准方向、全力以赴。一是牢牢抓住新国发2号文件带来的重大机遇,围绕“四新、四化”,结合兴仁实际,督促企业找准方向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有效转化,以组建的8大投作为契机,按照企业职能职责及经营范围,紧紧围绕自身的首位产业或自身的优势领域,找准突破口、摸清发展路径,抢抓发展先机;二是通过整合公司资源,壮大公司整体实力,有效实现无缝衔接,拓宽公司发展业务,增加公司经营性收入,加快公司实体化转型升级;三是以项目推动发展,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通过谋划、对接、落地,按照“三个一批”全力实施,实现企业实体化改革。

(八)改革绩效、焕发活力。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做好国有企业对绩效考核观念的转变。确保国有企业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年度业绩指标和关键任务贯穿整个目标绩效考核,压实到各业务部门,分解到每个岗位,层层落实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的责任,确保绩效管理工作层层负责,不出空挡;让员工明白绩效评价结果是用于员工工资收入和岗位调整;并且明确绩效考核可以解决大部分“大锅饭”的不合理分配,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让工作绩效优秀的员工从企业获得更多的回报和激励,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承担责任大、作出贡献多的人员倾斜,且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等多个方面挂钩,从而进一步激发企业员工自身活力,提升企业自身发展动力。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企业管理及文化制度层面的落地,需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增加各项改革任务。兴仁市将计划2022年全力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国资功能布局、国企改革创新发展与结构优化调整,通过结合相关市属企业战略性重组发展精神,强势打造一批旗舰型、引领型、支柱型市属企业。不断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整体功能,努力在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仁人常审〔2022〕2号关于兴仁市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docx

关于落实《兴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兴仁市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的情况报告.doc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信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