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基础公开 » 政策文件 » 法规文件

兴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兴仁市2023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的通知

  • 字体
  •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页 |
  • 索引号: 000014349/2023-1460601
  • 信息分类: 法规文件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文号: 仁府发〔2023〕3号
  • 是否有效:
  • 信息名称: 兴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兴仁市2023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市直有关工作部门:

   《兴仁市2023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兴仁市人民政府

2023年2月24日


兴仁市2023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

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农〔2016〕151号)、《关于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的通知》(财农〔202122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6〕24号)、省财政厅等十一部门《关于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通知》财农〔2021124号)、《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2023年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通知》财农〔202310号)文件精神,结合兴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开新局、作样板,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举全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资金整合使用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着力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展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集中资金力量攻坚克难打赢乡村振兴战,充分发挥整合涉农资金效益加强资金绩效管理,推进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灌溉设施,改善提升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提升村庄形象。培育“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优先支持产业发展,并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线,探索构建“一业为主、多业融合、共生发展”的现代乡村样板,确保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整合原则

(一)应整尽整、因需而整。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动真格、求实效,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资金支出,兼顾农业及农村发展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对纳入涉农整合范围的资金,按“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确保应整尽整、因需而整。

(二)因村而宜、突出特色。按照“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田园建筑、田园生活、田园风光,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与乡村振兴安排部署紧密相联。精确瞄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项目采取“村级申请、乡镇申报、市级审批、乡镇实施”的方式实施项目。乡村围绕村庄规划编制、目标任务,结合实际拟定整合资金项目,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发展水平。

(三)强化监督、公开透明。加强运行监管,实行“调度、督查、考核”机制,确保整合资金安全规范、高效透明。按照“谁主管谁监管、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各相关部门和项目实施主体按照职能职责承担相应的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的具体责任。建立健全议事程序规范化、机制制度科学化、项目申报真实化、资金管理精细化,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整合后的涉农资金实行公示公告制,按照“谁分配、谁使用、谁公开”的原则在市、镇、村三级公开,市级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告,镇村在公示栏、公共集中场所、项目区等进行公示公告。

三、目标任务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提升全市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全面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建设纵深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村庄风貌管控,注重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统筹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全面提升村庄形象。推进振兴产业的优化提档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的思路,加快培育本地特色优势产业,确保“大产业做强顶天立地、小产业做特铺天盖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乡村治理,构建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体系。

(二)项目建设目标。兴仁市共谋划2023-2025年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492个,总投资88624.08万元。其中产业发展项目225个47337.62万元,就业项目27个6188.8元,乡村建设项目213个27593.26万元,巩固三保障成果项目5个2997万元,易地搬迁后续项目6个821.4万元,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项目15个3636万元,其他项目1个50万元。

(三)资金整合目标。截至20232月,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14,489.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4,259.00万元,省级资金230.00万元。整合后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两方面,解决我市2017年脱贫摘帽实施的项目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缺口,部分项目采用先建后补方式进行竣工结算。资金分配为:农业生产发展9,154.76万元。主要用于种植养殖补助、产业配套设施等项目,21个大项目,56个子项目农村基础设施5,334.24万元主要用于解决全市农村交通微小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15个大项目,68个子项目。涉及到17个乡镇(街道)的所有村(居)、社区的建档立卡农户,由乡镇(街道)负责组织实施。

四、工作措施

(一)组织有力、分工明确。成立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乡村振兴局(生态移民局)。从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发改局各抽一名工作人员组成。具体分工:市财政局负责筹集资金;市乡村振兴局(生态移民局)负责项目的具体牵头工作及项目库建设;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负责产业类项目;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负责基础设施类项目;市发改局负责规划与以工代赈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项目进行监督检查,不定期将项目建设情况报送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领导小组。

(二)规范审核、细化流程。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涉农部门于年初调研当年该部门需要建设的项目,确定本年度计划整合涉农资金规模、建设内容。由各涉农项目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各乡镇(街道)建立涉农资金项目库,经市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市整合办汇总上报市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定,审定后的项目由各乡镇(街道)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备案。按统计的整合涉农资金额度,由项目主管部门从项目库中选定项目,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市整合办汇总上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审定立项。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文件在25个工作日内将实施方案或施工设计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主管部门按照行业规范对实施单位报送的实施方案或施工设计进行批复。项目实施单位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或施工设计实施项目,收集、整理、完善项目报账等资料,完成项目初步验收工作。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监督管理、检查、组织市级验收和绩效评价等工作。涉农部门汇总上报市整合办形成年度涉农资金拟实施项目台账,市整合办据此编制年度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按程序送审。市整合办每月收集上级整合资金文件、统计可整合的到位资金,根据整合方案研究确定拟实施项目、确定项目主管部门。市整合办根据上级资金文件联合项目主管部门及市财政局下达资金文件,将资金指标上报给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内容进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进行报账。项目主管部门指导项目实施单位组织实施项目,做好项目跟踪督促和项目检查验收,加强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加快项目资金报账进度,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市整合办加强调度指导,适时跟踪督促涉农整合项目实施情况上报市整合领导小组进行通报。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阶段(20231月-202312月)

根据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实际和年度目标任务,研究确定涉农振兴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督促协调相关部门组织项目实施,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议。整合资金涉及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水利发展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农村环境整治资金、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支持农村公路部分)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对农民的直接补贴除外)等中央资金十六项、省级资金十一项项资金。资金共计14,489.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4,259.00万元,省级资金230.00万元整合后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两方面。资金分配为:农业生产发展9,154.76万元。主要用于种植养殖补助、产业配套设施等项目,21个大项目,56个子项目;农村基础设施5,334.24万元。主要用于解决全市农村交通微小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15个大项目,68个子项目。涉及全市17个乡镇(街道),由各乡镇(街道)负责组织实施。

(一)基础设施项目

主要包括农村交通、微小水利、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整治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计15个,其中农村交通项目3个、微小水利项目4个、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整治项目8个。

1.农村交通项目

1)机耕道建设项目、通组路维修建设项目生产路建设硬化项目

——实施地点:巴铃镇小坪寨村、波阳镇鹧益村、波阳镇新寨村等涉及乡镇村

——建设内容和规模:有安全隐患的道路进行改造修复;硬化通组路2.9km,硬化生产路1.2km,硬化产业路3.12km,建设产业路3.42km,产业路修复0.7km,新建机耕道1.5km,改建机耕道5.53km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实施,202312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降低农户搬运农产品运输成本,从而提高群众经济收入,覆盖农户6134户。

2.微小水利项目

1)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项目

——实施地点:兴仁市潘家庄镇、下山镇、巴铃镇等涉及乡镇村

——建设内容和规模:新建PE管7757m镀锌管10304.5m水泥涵管34m安装智能抽水系统8套,水泵12台安装闸阀52个不锈钢盖板34㎡,不锈钢防盗窗26㎡,水厂围栏312安装止回阀2个,表前阀、水龙头18套,机械水表2个,水厂线路改造270m。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4月启动实施,20238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解决项目区19万余人供水保障问题其中:建档立卡人口1200人。

2)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实施地点:新龙场镇、鲁础营乡、城南街道等涉及乡镇村

——建设内容和规模:安装农业灌溉用水计量设施等,解决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3.5万亩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4月启动实施,202312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解决3.5万亩计量设施安装,其中:涉及建档立卡人口168人。

3)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山洪灾害设施维修养护项目

——实施地点:下山镇、潘家庄镇、鲁础营乡涉及乡镇村(居)

——建设内容和规模山洪灾害机房系统升级改造、水位雨量视频站的建设等;山洪机房、会商系统,山洪灾害危险区水位雨量站、视频站等的维修养护。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启动实施,202312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提高山洪灾害预警能力,减少全市山洪灾害危险区8600人灾害损失。其中:涉及建档立卡人口200人。

4)河段治理项目

——实施地点:新龙场镇、城南街道等涉及乡镇村(居)。

——建设内容和规模:治理河段6.64km,新建堤防8190m;新建石坎梯田49.72h水池5个,引水沟398m,机耕道1.04km,作业便道2.06km;河堤修复251m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4月启动实施,202312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保护农田2000亩,惠及人口800人,其中:涉及建档立卡人口80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k,其中:涉及建档立卡人口35人。

3.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整治

1)安全饮水提质改造项目、排水沟渠治理建设项目

——实施地点:巴铃镇木桥村、鲁础营乡清水河村、城南街道鹧鸪园村。

——建设内容和规模:新建5的集水池一个、20m³的集水池一个,400m的主管,4000m的管网,400m进水管及102户入户管网改造。者纳河村彭家寨五组维修水池1个,彭一二组维修水池1个,改造入户管网145户及主管网。百卡村湾子头组维修水池1个,入户管网改造15户;神树湾组入户管网改造42户,新建30m³的集水池一个;曾家庄组新建30m³的集水池2个,安装65户入户管道4000m;烂凼组新建40m³集水池一个,安装26户入户管道2000m;百卡组新建30m³集水池一个,安装30户入户管道2500m;排水沟渠治理300m;新建排水沟1条,深1m0.6m500m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启动实施,202312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巩固安全饮水提质改造;通过项目实施,解决产业灌溉,增加群众收入;覆盖农户969户。

2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

——实施地点:潘家庄镇弥勒屯村、屯脚镇鲤鱼村、百德镇围塘村、下山镇马乃屯村。

——建设内容和规模:弥勒屯1-7组河道旁产业路修缮长1800m,宽3.5m;弥勒屯村1-7组污水管网建设,铺设污水管网长约1000m新建卫生室约90;生态河道治理长约500m;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养殖”“小作坊”等庭院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农户庭院美、村寨干净整洁,同步提升农户收入;人居环境卫生整治30户,提升数字乡村建设等;沟渠治理2km+河堤改造;横洞河环山旅游步道建设,步道长3km,宽1.5m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启动实施,202312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当地农户改善人居环境,带动经济收入增长,覆盖农户1414户。

3易地搬迁安置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农村污水治理项目

——实施地点:陆官街道在凤凰城社区水一方社区

——建设内容和规模:在凤凰城社区、在水一方社区建设电动轿车、摩托车充电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污水处理池180个、污水管网6000m等。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启动实施,202312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移民搬迁后续扶持配套设施方便搬迁户生产生活,覆盖农户4357户。

4民族地区新风行动项目

——实施地点:城北街道丰岩村、大山镇野场村。

——建设内容和规模:厨房、储物间等装修111.13;进行提升改造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电冰箱、消毒柜等基本设施设备采购200空房进行提升改造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含水电等设施建设);食堂管理制度民族团结食堂牌子一块;餐具一套(含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冰柜等帐篷等其他需建设内容村规民约制度建设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3月启动实施,202312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项目实施完毕后,能为农户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对助农增收、富民升位、乡村美、百姓富、适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规范红白喜事办理及乡风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受益农户775人,其中脱贫户268人;村委会采取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收取一定比例管理费,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年收益除了部分用于继续改造村寨基础设施外,一部分用于开发保洁员、护路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和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重病家庭,解决64户建档立卡农户就业问题,更好反哺广大村民。

5)农村住房保障改造项目

——实施地点:巴铃镇、波阳镇等涉及乡镇村

——建设内容和规模:解决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将符合条件的动态新增农村危房纳入改造,配套实施改厨、改厕、改圈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实施,202312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解决农户376户住房安全保障

6生产路建设项目

——实施地点:下山、波阳镇等涉及乡镇村

——建设内容和规模:生产路修建34.77km。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3月实施,202312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降低农户搬运农产品运输成本,提高农户经济收入,覆盖农户4406户。

(二)农业生产发展项目

主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产业配套设施等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共计21个。其中种植业3个、养殖业1个,产业配套设施1个、其他项目16个。

1.种植业

兴仁市薏仁茶叶、金银花种植项目

——实施地点:回龙镇、屯脚镇等涉及乡镇村

——建设内容及规模:薏仁种植18190金银花种植500,茶叶种植200亩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启动实施,202312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对农户进行奖补,直接补助到户,鼓励发展种植业,增加农户收入,覆盖农户4295户。

2.养殖业

养殖补助项目

——实施地点:回龙镇、巴铃镇、新龙场镇等涉及相关乡镇村

——建设内容及规模:扶持建档立卡农户养牛5360头;对建档立卡农户生猪补栏进行补助,养猪11582;养羊2头。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启动实施,202312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直接补助到户,鼓励发展养殖业覆盖脱贫户和监测户8559户。

3.产业配套设施项目

产业提升改造项目

——实施地点:巴铃镇大普村、马马崖镇马场社区等涉及乡镇村

——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产业路1.72km;硬化道路10.1km,喷灌系统500亩,晾晒棚安装20000㎡,新建储水积水池15个(每个100),新建储水池一个(100)、高位水池2个(200)、灌溉沟渠长4000m、管网8000m等提水系统建设。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实施,202312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降低农户搬运农产品运输成本,从而提高农户经济收入覆盖农户1318户。

4.其他项目

1)乡村工匠传习建设项目

—实施地点:城北街道海河村。

——建设内容及规模:物品展示区及相关灯光设备、工匠手艺传习教室及学习教具。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实施,202312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开发红色旅游胜地,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覆盖群众535户2302人。

2)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经营性仓库建设项目

——实施地点:陆官街道在水一方、真武山街道三村。

——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在水一方农产品交易市场,拟占地5506.59,建筑面积3600,含水、电设施、商铺、摊位、停车区及其他设施建设;修建经营性厂房1个,约600㎡。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实施,202312月全面完成。

——项目效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带动农户增收。覆盖受益农户3768户。

3)沟渠建设及基地灌溉项目

——实施地点:马马崖镇九盘村、真武山街道六村

——建设内容和规模:安装灌溉水管(含配件:水龙头、闸阀、弯头、喷头等);水池、水管埋设建设等;建设六村小庆田至坪寨、小庆田至小河沟沟渠,长约1100m、宽0.4m、深0.4m;堡坎修建,长40m0.8m3.5m,。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启动实施,202312月全面完工。

——项目效益:通过项目实施,解决产业灌溉,增加群众收入,覆盖农户430户。

4)公共服务岗位项目、公益性岗位项目、就业帮扶岗位项目

——实施地点:巴铃镇、回龙镇等涉及乡镇村

——建设内容及规模:开发公益性服务岗位679;在全市范围内安置380名脱贫户和监测户劳动力就业,岗位类别为:治安巡防、公共产业巡护、养老服务、五保户服务、留守儿童看护、道路保洁、就业扶贫信息统计收集等就业扶贫岗位,每天工作不低于2小时,每月不低于15天。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实施,202312月全面完工。

——项目效益: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增收,覆盖脱贫户和监测户

5)小额信贷贴息项目

——实施地点:全市。

——建设内容及规模:对符合贴息条件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户进行贴息,应贴尽贴。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实施,202312月全面完工。

——项目效益:预计可带动12100户建档立卡农户增加经济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6)雨露计划助学补助项目

——实施地点:全市。

——建设内容及规模:对全市监测对象(不含脱贫户)中职、高职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脱贫户中职三年级学生按标准进行补助。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实施,202312月全面完工。

——项目效益:补充教育帮扶其他群体,覆盖受益农户340人以上。

7)兴仁市2023年劳动力一次性交通补贴项目

——实施地点:全市。

——建设内容及规模:对2022年以来外出省外稳定就业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施交通补贴,按500元/人标准。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实施,202312月全面完工。

——项目效益:鼓励外出务工就业,增加经济收入,覆盖脱贫户和监测户2640人。

8社区治理项目

——实施地点:陆官街道凤凰城社区、在水一方社区,薏品田园街道安和社区

——建设内容及规模:推行社区积分制管理,与社区超市开展合作,群众通过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等获得积分,搬迁群众用积分在合作超市兑换生活物资,街道定期与超市对接,将搬迁群众兑换物资的资金拨付到超市;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新建人行步道800m,安装种植区灌溉系统等。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实施,202312月全面完工。

——项目效益: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覆盖农户4697户。

9)鹧鸪园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

——实施地点:城南街道鹧鸪园村。

——建设内容及规模:小河整治:修复及疏通清淤整治2.7km;河道宽阔区域环境改造3500㎡;修筑两座桥梁;800m健身步道建设及周边环境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农家建筑和“三园”改造约200余户;民族文化传承及保护:200㎡民族文化展览馆改造;“民族地区新风行动”:200㎡民族团结食堂改造。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2月实施,202312月全面完工。

——项目效益:有效展示布依民族文化特色带动鹧鸪园村乡村旅游文化及本村餐饮业、住宿业等行业。健身步道增加能促进农户发展产业,环境提升后可以更好的引进企业进入投资(例如:农耕文化体验中心、手工艺制作馆等),提高农户创业就业的积极性及多样性。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效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受益农户1141户4537人,其中脱贫户160户631人。

10)林下经济黄精高效种植示范推广项目、山桐子树种结构调整建设项目

——实施地点:巴铃镇林家田村、大山镇野场村。

——建设内容及规模:林下黄精高效种植示范推广实施面积100亩;树种结构调整人工造林山桐子5000亩。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3月实施,202312月全面完工。

——项目效益:预计带动20户农户84人增收,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完成树种结构调整人工造林补植山桐子5000亩,解决农户务工5000个工日。

11)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项目

——实施地点:屯脚镇雨樟镇、巴铃镇城南街道城北街道梨树坪林场。

——建设内容及规模:对全市1.94万亩松林进行诱捕器挂设110套,每月对松林进行一次巡查,对诱虫进行统计分析,对枯死松树进行清理并取样镜检,查看是否有松材线虫病发生,在防治系统中上报每月发生的防治面积。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1月实施,202312月全面完工。

——项目效益:预计项目受益农户879户,其中脱贫户95户,生态效益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小于0.2%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大于90%以上,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群众知晓率不断提高,项目涉及群众满意度大于80%以上。

12鲤鱼村乡村振兴建设项目

——实施地点:屯脚镇鲤鱼村

——建设内容及规模:打造鲤鱼村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主要建设内容为:一是人居环境整治:对登山步道鲤鱼村活动室沿线及和谐人家总31户进行人居环境整治;二是“民族地区新风行动”,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民族团结、增加集体收入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于20233月实施,202312月全面完工。

——项目效益:一是民族团结食堂改造每平方米补助资金0.2万元;二是周边人居环境进行整治31户,每户约6万元

六、整合资金

2023年度我市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乡村振兴项目总投14,489.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4,259.00万元(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0,628.00万元,水利发展资金2,392.00万元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485.00万元,中央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627.00万元,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27.00万。省级资金230.00万元(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30.00万元

基础设施类项目:整合涉农资金投入5,334.24万元。

业产业发展类项目:整合涉农资金投入9,154.76万元

七、保障措施和职责分工

建立以党建为引领,市、乡、村三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党建促扶贫的“溢出效应”。加快“党建促扶贫”向“党建促振兴”转变。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组织项目实施,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涉农工作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发改局、市乡村振兴局(生态移民局)等为资金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市级公示公告、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加快项目实施、项目竣工验收等工作,各实施部门负责乡村级公示公告、实施方案制定、组织项目实施、竣工资料收集编制等工作。

八、切实加强资金项目管理

一是加快财政涉农资金报账进度,规范财政涉农资金使用,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加强项目管理、建章立制,加强对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等环节的监管,推动项目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二是强化信息公开,坚持谁使用谁公开的原则。推进镇村两级公示公告制度,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让振兴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财政涉农资金的振兴效益,真正做到财政涉农资金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资金报账落实“三方责任”。市级财政部门负责财政涉农资金的收支管理、资金计划下达、资金核拨、会计核算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市级乡村振兴、发改、农业农村、水务等涉农部门负责项目的规划、方案编制、项目计划下达、组织实施、日常管理、检查验收、绩效评价、审核实施主体提供的报账凭证、做好账务处理等工作。市级有关部门、乡镇(街道)、村(居)、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农户等乡村振兴项目实施主体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收集、整理、完善报账基础资料,并对所提供凭证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四是严格项目管理。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同意立项文件及时将实施方案或施工设计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主管部门按照行业规范对实施单位报送的实施方案或施工设计进行批复。项目实施单位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或施工设计实施项目,收集整理项目相关资料,完成项目的初步验收。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报账实行按项目实施进度报账制,全面评价项目资金的风险管控,做好乡村振兴项目监管。五是公开透明阳光振村级项目立项申请由村支两委组织村委会、村民代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组党员代表召开会议集体讨论决策决定,并将立项申请在村组进行公告。批复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在乡镇村组公告栏与项目区进行公示公告,做到“四公开”。即:振兴攻坚规划、统筹整合资金方案、资金安排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实施情况应及时在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主要媒体、农村公共场所公开。六是切实强化督促检查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加强督促指导和组织协调,实行动态监测和统计分析,并建立工作提醒机制,及时将监管成果进行纵横向反馈,营造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氛围,将监督管理贯穿整合涉农资金全过程,实行常态监督和重点抽查相结合,及时掌握整合涉农资金流向,及时发现、纠正整合涉农资金在分配、拨付、使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以资金主管部门监督为主、部门监督为辅、群众社会监督为补充监督体系,打破业务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依照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和权限,建立业务主管部门、审计、纪检(监察)共同参与、共同检查、共担责任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确保整合涉农资金监督管理有效落实。


附件附件1:兴仁市2023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汇总表.xls

      附件2:兴仁市2023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建设计划表.xls


                        


兴仁市人民政府

2023年2月24日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信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