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草案)的报告
(2024年2月5日在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兴仁市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兴仁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全市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回升、质效提升、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各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从2023年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看,38项主要指标中,21项指标完成情况总体良好,17项指标距离目标有差距(详见附件1)。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2.56亿元,同比增长6.7%,居全州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6.60亿元、90.63亿元、95.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0%、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29亿元。全市存贷款余额为534.7亿元,同比增长18.3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3%、8.0%。
2023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扩大内需战略,充分释放消费潜力。一是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狠抓项目开工,坚持服务跟着项目走、要素随着项目配、干部围着项目转,常态化开展“集中开工”和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2023年开工项目47个,总投资100.96亿元。狠抓项目要素保障,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积极申报中央、省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项目,2023年共争取中央和省预算资金0.25亿元,专债资金6.77亿元,政策性基金0.23亿元,增发国债1.1亿元,“四化”基金6.1亿元。加强项目能耗指标要素保障,解决登高13.6万吨电解铝、年产60kt高纯锰等8个项目,107.78万吨标准煤能耗指标。二是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围绕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精心组织促消费活动101场(次);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兴仁广禾·星夜城步行街荣获省级商业步行街,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释放多样化消费潜力。三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疏堵点、解难点、治痛点,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新增市场主体6107户。着力畅通惠企政策服务渠道,持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新增各项贷款49.6亿元。
(二)着力工业突破行动,加快培育发展动能。一是做强做优能源产业。落实“富矿精开”的要求,桂兴、二湾等煤矿建成投产,成功申报四海煤矿露天开采项目,煤炭储备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实施煤矿技改扩能4对,有效推进煤矿产能释放,全年煤炭过站量完成720万吨,供应电煤515.94万吨。积极推动多能互补发展,巴铃小坪寨、天合农户屋顶分布式光伏等项目落地建设,建成风力、光伏发电1.85亿千瓦时。二是壮大产业集群规模。打造以煤发电、以电建网、以网促产、以产稳电、以电带煤的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煤电网产四方联动,把“煤电网铝+”产业链打造成强工业、强县域的核心支柱。登高公司实现50万吨满产,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欣昌年产10万吨高精端铝合金新材料、惠兴年产25万吨铝合金锭(棒)生产线、一道长通光伏组件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集群效应逐渐凸显。三是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成功申报省级化工园区培育点,大力发展氟、镁、钛及催化剂等精细化工,重启年产20万吨工业硫酸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园区主战场、主阵地作用,推动资源、要素、企业向园区集中,完成经开区扩区调整,持续壮大园区规模。薏粮醇酱酒、雨露高端矿泉水、金州纺织三期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产业业态不断丰富。
(三)着力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城市更新。一是完善城镇规划布局。完成《兴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编制,已上报省级待审查。启动11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潘家庄镇、屯脚镇、鲁础营回族乡已完成初步规划,其余正在推进。启动丰岩村、海河村、马乃屯村、马乃营村、战马田村等25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二是提升城镇功能品质。完成棚户区改造330户、老旧小区改造7个160户,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00套,启动兴仁大道(东段)地下综合管网建设;完成28条65.7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争取“保交楼”专项资金9390万元,推动财富中心、麒龙香林美域、观山水3个房地产项目复工建设。完成永兴路,陆关、真武山公交停保场等项目建设;完成缘石坡、人行盲道小板改造13公里。三是健全城市治理体系。着力解决农贸市场及周边“脏、乱、差”突出问题,开展农贸市场集中整治200余次,治理占道经营、出店经营2400余起,“灵活”规划商铺“一米线”2000余米。在城市主次干道、公共场所、商业街等区域,实施专人包保制度,加强文明引导,全面提升市容市貌。
(四)着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一是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成粮食种植63.13万亩,产量25.32万吨。二是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全力抓好“菜篮子”供应,大力推广“稻+”“薏仁米+”等模式,实施薏仁米“七大提升工程”,建设薏仁米良种繁育基地302.4亩。持续推进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提质增量,完成蔬菜产量30万吨、水果产量3.9万吨、中药材产量9586吨、食用菌产量2820吨、茶叶产量615吨。开展“三品一标”提升行动,认证绿色食品企业3家、有机农产品2家,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6个,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三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抓好“三类人群”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3+1”保障持续巩固提升,全市24940户脱贫户、3882户“三类人群”实现帮扶全覆盖,消除风险2888户11455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高质量完成省级挂牌督办兴仁市群众满意度不高问题摘牌验收。持续深化“五个体系”建设,全力统筹做好搬迁户就业、城镇融入、子女就学、社区治理等工作。用好用活各类帮扶资源,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1.45亿元,争取东西部协作和公安部定点帮扶资金6048.67万元,东西部协作帮扶成效显著。以“1+4+12”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为引领,深入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成农村厕所新(改)建4671户,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全覆盖,30户以上自然村寨收运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
(五)着力文旅深度融合,提升文旅服务品质。一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加快推动全市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海河、野场获州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鹧鸪园获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完善鹧鸪园、鲤鱼坝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推进巴铃镇咔嘎传统村落修复项目建设,认定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项。新增薏梦乐园游乐场、梦幻亲子乐园、山野森林营地、红军海河战斗遗址公园展示中心等特色文旅体验业态。二是全面提升旅游品质。成功举办“寻梦桃源花开兴仁”农文旅、华服节、“百姓大舞台民族大联欢”等系列文化活动40余场次,丰富城乡文化生活。评定三星级农家乐4家,申报示范民宿3家。举办火把节、星空露营、音乐烟花秀等活动,提升游客体验感,荣获“中国康养百强县”。全年接待游客720万人次,同比增长20.3%。三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开展“六心”行动和旅游志愿者服务,大力提升旅游景区文明程度。举办乡村振兴“乡村游导游”培训班,培训100人次。开展涉旅企业大排查、大走访,指导景区落实出台旅游优惠政策,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建立全市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及市场秩序管理包保清单,持续开展旅游市场“黔锋行动”专项整治,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六)着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整体向好。一是持续加强生态屏障建设。深入推进河长制,开展巡河3531次。紧盯煤矿、污水处理厂、重工区等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开展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共组织检查300组次,出动检查人员869人次,检查企业(场所)507家次,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二是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完善区域联防联控和协商减排机制,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以及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攻坚战。完成城东、城西、巴铃、屯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3.31万吨。主要河流、重要湖库、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6%以上。三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反馈问题、信访件17个,已整改销号14个。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650万元,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深化林长制,完成营造林5.32万亩,国家储备林2.6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0.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8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1%。
(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成立“企业之家·群众之家”,为企业、群众提供无偿帮办、代办及个性化定制服务。深化“一窗通办”改革,以网格化管理推进“一窗式”改革模式,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设立综合窗口10个,实现一窗无差别综合办理,1610项事项纳入“一窗通办”受理。加大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薪酬制度方面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二是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紧扣“产业大招商突破年”工作要求,依托主导产业、优势资源,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开展招商引资,新引进省外优强企业21家,落地项目24个,新增产业到位资金21.77亿元。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5225万元。
(八)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兴仁一小完成整体搬迁,实验中学扩建建成投用,新增学位4200个。兴仁一中通过省级三类示范性高中复评。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压实学生“五项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小学数学强基计划,认真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投入资金1.58亿元,推进乡村学校改扩建48所,稳步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二是积极促进就业创业。突出就业优先,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易地搬迁群众、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7453人,新增城镇就业6331人,有组织劳务输出劳动力2.46万人,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867人。三是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发放养老金9769.28万元。发放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各类民生保障资金1.26亿元,全面兜牢民生底线。持续推进中医院新院区、妇保院病房综合楼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二级医疗机构重点专科能力建设,建强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九)着力安全发展底线,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一是持续巩固安全生产。建立安全生产“1345”工作机制,紧盯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化品、城镇燃气、森林草原防灭火和防灾减灾救灾等重点工作,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会商研判,对21项新业态新风险,明确监管职责,消除监管盲区。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深入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打击非法违法行为107702起,行政处罚1654.8545万元,行政拘留163人。二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快清理盘活资源资产,有序推进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清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存量,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深化平安兴仁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筑牢基层基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密防范电信诈骗,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持续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重点领域专项排查,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稳投资压力大,特别是民间投资疲软,房地产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消费降级”趋势明显;二是实体经济发展仍较困难,部分行业持续下滑,营商环境不优;三是科技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总体偏低;四是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稳就业压力大;五是能源保供、安全生产、耕地保护、生态环保、社会稳定等方面风险隐患仍然不少。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兴仁夯实基础、乘势而上、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按照州委“123456”总体思路、“产业强州”“文教兴州”“和谐稳州”发展战略、“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聚焦建设“贵州铝都、薏乡新城”,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大改善和产业大招商,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扎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兴仁实践取得新成效。
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左右,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7.1%和4.4%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左右和8%左右,新增城镇就业5900人。
实现今年目标,必须全面贯彻中央、省、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打造工业强市,把发展工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着力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扩大内需释放发展潜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增强经济循环内生动力。一要提高项目谋划水平。紧盯国家政策“窗口期”,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全面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强化项目前期经费保障,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提升项目申报成熟度和精准度,加大到省州汇报衔接力度,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州计划盘子。二要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资金、能耗等需求。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深化政银企对接,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吸引撬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三要高效推动项目建设。畅通交通网,加快政通路南段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巴铃至百德区域扶贫大道、G354贞丰龙场至兴仁县城段项目早日复工建设;统筹推进市政设施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启动兴仁老城区排洪大沟内涝治理工程建设,完成红井田片区排洪渠、工业园区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力争完成35kV鲁础营变、35kV田湾变扩建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改)建农村厕所10800户。四是大力促进消费恢复。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为经济持续回稳向好提供有力支撑。围绕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提振消费信心,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打造一批新消费场景,规划建设消费集聚区、特色消费街、便民消费圈,提高消费便利性、可及性。不断完善“广禾·星夜城”商业步行街基础设施,加强市场监管、交通组织、环境治理,让“夜间经济”持续升温,守住城市“烟火气”。
(二)坚定不移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的战略抓手,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要推进县域产业发展。全面落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40条政策措施和县域经济考评体系要求,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发展铝产业集群、薏仁米等主导产业,加快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强化县域经济产业配套,推动构建产业集群。二要统筹城乡深度融合。完成11个乡镇、25个行政村国土空间规划报批。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城乡一体建设、协调发展。立足小城镇资源优势,持续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创建。三要加强县域财源建设。激活发展产业、培植财源、涵养税源的内生动力,开展重点产业税收,骨干税源企业税收增长行动。抢抓县域财源建设激励奖补机遇,加大向上争资争项力度。深入开展国有土地出让金历史欠费清缴行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决保障基层“三保”支出。
(三)坚定不移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工业为主擎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一要推动传统产业扩能升级。发挥煤炭基础产业的重要支撑作用,坚持复建、复产、露天增产等有效举措多管齐下,加快释放优质先进产能,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煤矿涉法涉诉问题,稳定合营、旭东等10对煤矿生产,煤炭储备中心项目建成投用,启动四海露天煤矿建设,加快推进远程煤矿纳入矿区规划,同时推进采掘接续。优化整合轻工区厂房资源,促进纺织服装、特色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推动金州纺织三期、薏粮醇酱酒等项目建成投产,实现轻工企业规模化发展,持续拓宽就业渠道,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二要推动优势产业链式发展。围绕“煤电网铝+”作为主导产业,编制“一图三清单”。围绕工业大突破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实施提质增效行动,立足资源优势,打通“煤电网铝+”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链,围绕铝板带材、铝棒等下游产业持续延链强链补链,持续加大铝精深加工企业招商和服务力度,启动新增50万吨铝液生产线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动铝圆片及异形铝片、铜镁铝电子电池铝基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持续推进兴晟年产10万吨家居型材建筑型材、汽车工业型材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百亿级铝产业集群。主动靠前服务,保障登高、路兴、锦兴等铝及铝加工企业稳产达产。三要推动新兴产业培强壮大。聚焦风电、光伏,着力构建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加快推进农户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下山、屯脚、新龙场风电,潘家庄、巴铃、大山等集中式农业光伏电站等项目建设,谋划实施一批“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积极推进麻沙河流域梯级电站开发以及波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前期工作,不断完善“风光水火储”综合能源体系。四要推动园区经济提速发展。加大向开发园区放权赋权力度,经济管理权限能放尽放、审批程序能简尽简,基本实现“园内事园内办”。资源要素向开发园区、主导产业集中,用地、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指标主要投向保留园区,让优质资源更好更快配置到好企业、好项目上,加快推进省级化工园区建设,推进园区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公共服务配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重点化工项目落地。推动20万吨工业硫酸、2×6万吨萤石精粉厂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电子级氢氟酸、高端氟化铝、六氟磷酸锂等产业,不断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四)坚定不移增强区域协调联动发展。以新型城镇化为牵引,促进区域发展能级整体提升。一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以“四改”为重点,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天生桥宿舍、粮食局宿舍老旧小区改造扫尾工程,改造城市危旧房25户;加快城区住宅小区燃气管道建设,新增城镇燃气管网6公里;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新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355套,加快推进珑阁颐境、麒龙香林美域、玉西湖、博融商娱中心一期等项目建设,完成“保交楼”572套,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二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区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增加车位供给,有效解决“一难两乱”问题,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300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保持在97%以上。新田水库下闸蓄水,完成母冲、秧田水库主体浇筑,启动新寨河等5个山洪沟治理及马家屯灌区建设,持续推进兴仁水库可研及设计。不断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确保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2%以上。三要提升城镇治理效能。推进城镇精细化管理,严管严控各类违章建筑,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做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人行道畅通、公厕建设改造、绿化美化亮化。强化城区流浪动物、城市管线、噪音污染整治,努力打造布局协调、管理智慧、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美丽兴仁。
(五)坚定不移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要全力巩固脱贫成果。狠抓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精准落实监测对象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健全社会保障政策动态管理机制,巩固提升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饮水安全成果。全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加大劳务输出和就业车间扶持,开发乡村建设公益性岗位,帮助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外出务工或就近就业,扎实推进群众增收,做实农民增收脱贫工作,实现年收入万元以下人口动态清零。二要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良田粮用等制度,扎实推进历年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抓好粮油高产示范点、重要农产品保供示范区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三要全力壮大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壮大薏仁米、中药材、肉牛等特色产业。稳定薏仁米种植面积,打造千亩种源基地和万亩标准化种植,持续推进薏仁米国家标准修订,积极申报创建薏仁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薏仁米全产业链发展。持续推广“六方合作”模式,加快推进兴仁市金州小黄牛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启动大湾区活肉牛保供交易中心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州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四要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坚持规划引领,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村庄洁化绿化美化亮化,加快填平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建立健全“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绘就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新画卷。
(六)坚定不移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依托兴仁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延展产业链条,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一要提升文旅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兴仁大酒店、多功能体育运动中心提质改造,加快打造剑平池-解东路商业圈。不断完善“广禾·星夜城”商业步行街基础设施,完善景区景点标识、旅游厕所、医疗救助等配套服务设施,着力改善旅游发展基础条件。二要创新旅游发展业态。加快打造传统医药养生、温泉康养度假、户外运动等康养旅游产品,大力培育山地旅游、度假休闲、康养研学等新兴业态,差异化建设一批精品民宿、特色街区,打造一批文创产品、演艺节目,做大传统名优特色餐饮,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游得好、吃得美。开发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提高旅游商品供给水平。三要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加大线上线下推介力度,推出一批旅游代言人、网红打卡地和网红旅游产品,拓展新的客源市场,吸引更多省外游客,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加大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能力。
(七)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一要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地下水污染防治和黑臭水体排查,启动陆官污水处理厂扩容改建,完成城南扇子岩、汪家寨黑臭水体治理。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二要加快生态保护修复。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大林木管护力度,持续推进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完成营造林0.78万亩、石漠化治理5.1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5.5%以上。三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改,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发展城市绿色公共交通,逐步提升绿色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汽车比重,推进绿色出行。实施低碳引领行动,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八)坚定不移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激发内力、善借外力、增强创新创造力,更好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一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效能,深入推进“一照多址”改革,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12345热线服务效率和质量,实打实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强化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实,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应享尽享”,动态清理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建立涉企行政处置“免罚、轻罚”清单机制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企业机制。二要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全面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方针,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坚决破除隐性壁垒,让民间资本能进入、好进入、愿进入。建立涉企政策“一站式”平台,实现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奖补资金一键直达。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包保制度,建立完善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开展“政策找企业、服务到企业”等入企帮扶系列活动,倾心倾力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让民营企业家大胆创新、放心创业、放手创造。三要深化区域开放合作。加快推进区域合作,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贵州基地+广东市场”,以“基地+合作订单”为主营模式,推动薏仁米、小黄牛等特色产品从生产基地直达消费者,建立低成本、高品质、标准化的农产品供应链,逐步实现延伸出口。推进“黔货出山”,以广东金麦穗农业公司为载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直供基地。深化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持续探索创新粤黔合作模式,拓展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等协作领域。四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照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实行月调度,对标先进抓创新,紧盯短板抓提升,纵横比较抓晋位,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着力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水平。加大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曝光力度,持续整治政府失信违诺行为,加快建设“诚信兴仁”。
(九)坚定不移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好日子更有奔头、好光景更有盼头。一要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根治欠薪力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00人以上。二要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启动东湖、笔峰幼儿园建设,完成纳壁幼儿园和纳壁小学改造,建成城南、菜籽田小学,新增学位2100个。巩固义务教育“双减”成效,着力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师德师风素养、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国培”“省培”计划,有序做好教师轮岗交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三要提升市民健康水平。要持续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要充分发挥人才、设备等资源优势,建立疾病预防的健康安全措施,持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全市重点监测户、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残疾人、四类慢病等重点人群应签尽签。四要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开展精准参保扩面行动,推动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应保尽保。更大力度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提高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保障标准,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让每个身处困境的人都能及时得到救助和关爱。
(十)坚定不移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一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强化财政运行调度分析和动态监管,支持已有税源稳定增长,推动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资产,强化各类资源统筹使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多措并举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财税体制改革,深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强化国库资金管理、统筹精准调度资金。加大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二要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双全日”工作,聚焦煤矿、非煤矿山、城镇燃气、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加强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强化会商研判,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巡查、监测预警,有序推进重点影响区域群众避险搬迁,持续提升科学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等工作。三要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持续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治理超限超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四早”能力,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降低命案发生率,确保“社会治安问题相对突出县”顺利摘牌。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升医疗救治等各方面能力储备,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做好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认真听取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兴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